貓奴 | 畢老林: 金融條件擺上枱 顧得頭來腳抽筋

 https://www1.hkej.com/dailynews/investment/article/3604119/%E9%87%91%E8%9E%8D%E6%A2%9D%E4%BB%B6%E6%93%BA%E4%B8%8A%E6%9E%B1+%E9%A1%A7%E5%BE%97%E9%A0%AD%E4%BE%86%E8%85%B3%E6%8A%BD%E7%AD%8B

11月2日,周四。日本、美國、英國央行本周先後議息,結果人盡皆知。老畢感受最深的是,即使在經濟、物價、地緣政局相對平穩的歲月,央行決策者也不易為,今天每個領域俱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,眾舵手唯有見步行步,顧得頭來難免腳抽筋。

這樣說也許有點籠統,不妨舉個實例。美國長債孳息率過去三個月大幅飆升,金融條件(financial
conditions)收緊可能影響貨幣政策,但債息上升到底多大程度上能取代加息?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於記者會上連番被質詢同一問題,可是他的回答正正突顯引入這個變數對決策造成的矛盾。

唯一具意義字眼添加

整個10月份,聯儲局官員都在高談闊論債息上升可發揮抑制需求效用,或能代替加息對抗通脹。從理論出發,這樣說並無不妥,惟落實到政策層面,問題便來了。首先,衡量金融條件鬆緊的指標不一而足,國債孳息率以外,鮑公提及的便包括股市、美元、按揭利率、信貸息差等,都是一些變幻無常的因素。

美國長債孳息率號稱全球資產定價之錨,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決策者上月罕有地接連放風,指債息急升降低了聯儲局加息的迫切性,明顯是擔心債市拋風愈演愈烈,金融風險急劇升溫,不得不設法管控,所以才硬生生地把金融條件擺上枱面。

事實上,議息聲明唯一具意義的字眼添加,正是落在這句話上:企業和家庭的「金融」及信貸條件收緊,將對經濟活動、招聘和通脹造成壓力。局方當然不會忘記「戴頭盔」,把市場焦點引向金融條件趨於緊縮之餘,強調相關影響不確定,並重申高度關注通脹風險。

 

收緊還是變鬆?

決策者拐一大個彎防止債息失控引發金融動盪,市場看待官員言行卻從來非鷹即鴿,隨着議息結果揭盅、鮑威爾記者會開完,美國10年期債息應聲劇挫,執筆時已跌穿4.7厘(財政部下周發債規模遜預期也幫了一把),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上揚,而美滙指數則失守106。

債息、股市、美元都是鮑公所指衡量金融狀況的重要元素,在記者會上,他還三番四次強調,金融條件偏緊局面必須「持續不斷」(persistent),對貨幣政策才具有意義。可是,債息取代加息這個選項的存在,對股、債和非美元貨幣即時產生提振作用,投資者「獸性」一旦被激發,金融條件肯定不是收緊而是變得寬鬆,很難想像緊縮狀況能「持續不斷」,一如議息聲明所說,對經濟活動、招聘和通脹造成壓力。那是否意味聯儲局仍有需要進一步加息?

決策者若樂見長債定價由供求決定,信貸市場以至實體經濟早晚都會作出反應,沒必要大事宣揚,促使市場聚焦債息代替政策利率的可行性。然而,英國一年前爆發「迷你預算」風暴,今年3月美國地區銀行頻頻爆雷,與債市都有着千絲萬縷關係,任由風波擴大,後果不堪設想,最終迫使央行出手平亂。聯儲局對近期債息飆升不敢掉以輕心,當然可以理解。

問題是,今時不同往日,債市已由資產市場中最沉悶的角落,搖身一變成為炒家搵食天堂,波動性前所未見。

鮑威爾在記者會上指出,必須看到加息預期以外的因素反映在國債定價之中,方能接納債息上升足以取代加息。如此一來,評估金融狀況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便更似瞎子摸象了。

利率路徑更難拿捏

正如老畢昨天所言,愈來愈多論者認同期限溢價(term premium)擴大是近期債息飆升的推手,惟即使知道哪些因素促成這個現象,長債買家要求多高的額外補償以抵消風險,估算跟實況往往相差很遠,引入這個變數只會令央行決策複雜化,利率路徑的確切去向更難拿捏。

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

 

 Read More  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Generated by Feedzy